专家论剑: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之发展路径
关键词1:走出去
《财会学习》: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市场立足未稳的情况下,走出去的条件是否具备?
吴寿元:这个问题比较复杂,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,由高层一直在积极推动,可能有很深的战略考虑。去年九部委联合下文,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。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,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效果不是很明显。但是,大家都达成了一个共识,走出去是必要的,是符合中国会计国际化潮流的,我们对此有信心,但需要认真考虑走出去的方式、路径等问题。
《财会学习》:在西方发达国家,审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,实际上很多已经饱和,走出去后,我们的客户从哪里来?走出去的可行性有多大?
吴寿元:国外的五百强是怎么进入中国的,我们就怎么走出去,而且路线图也很清晰――先从香港、新加坡,再到发展中国家,再到欧盟、美国等发达国家。国资委也出台了配套措施积极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。国资委以前对境外子公司的审计是依靠他们的内审,基本上没有让中介机构参与,现在也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去审,实际上也是在锻炼和培养国内的事务所。我认为走出去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,绝对不是单兵出境就可以搞得定的。国内事务所现在要抓紧时间做大做强,联合再联合,加强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,并吸引一些海归加盟。现在最可行的就是跟着中国的企业走出去,我认为过两三年就会见效。
《财会学习》:走出去面临着哪些难题?语言似乎是其中之一,因为国内缺乏精通英语的国际化高级会计人才。此外还有哪些困难?
梁德信:本土所的合伙人,特别是首席合伙人,很多人年纪都比较大,很多快到了退休的年龄。他们心里希望的,就是可以安安全全退休,希望自己不要犯错。由于他们抱有这种心态,大量本土所发展的欲望不强。如果管理层都没有“野心”,事务所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。思路决定出路,事务所合伙人的保守是影响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吴寿元:语言和资格看上去是比较难,但是我认为这不是最难的,这些都可以解决。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法律和文化。法律和文化的差异是不好解决的,还有就是监管部门的认可和投资者的认可,以及资格的认定问题。
关键词2:合伙人
《财会学习》:有人认为,“四大”成功的关键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合伙人队伍,我们本土所在合伙人培养上有什么经验?
吴寿元:怎样建设以人为主的合伙文化,大家一直在探讨。我认为一个事务所的风格和它的首席合伙人关系很大。因为我发现,如果事务所的首席合伙人是属于专家型的,这些所的发展后劲就很大。如果它的首席合伙人是政府官员出身的,如从财政厅、审计厅退下来的,是官员型的,就会差一些。
《财会学习》:会计师事务所本身既是一个专业服务机构也是一个盈利组织,怎样调和作为盈利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之间的矛盾?
吴寿元:会计师事务所是盈利组织不错,但事务所不能把自己定位为盈利组织。有的事务所领导定位自己是老板,把挣钱作为唯一或主要目标,服务质量就会受到影响。如果事务所首先定位自己是专业服务机构,而注册会计师把自己定位为专家,把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作为自身职责,就不会什么业务都承接。因为在专家看来,有些业务是与自己的身份和名誉相违背的。我觉得只要把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了,审计收费也会提升,自然会有更长远、更稳定的高回报,盈利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之间也不是对立的关系,两者是可以相辅相成、互相促进的。
《财会学习》:在会计师事务所中,合伙人的权力和地位相同吗?是不是每个合伙人都有参与公司发展和决策的权利?
梁德信:合伙人不是都可以参与公司决策,合伙人也分级别,合伙人也会升迁。对于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,首先是按部门来分,如审计部、税务部、融资部等等,都有合伙人。在部门下,还会按不同行业划分,每一个行业有不同合伙人。比部门高的是地区合伙人,再高就是全球合伙人。所以,在这样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中合伙人还是很多的。并不是所有合伙人都可以分红,有一些合伙人只是拿固定工资的。“四大”在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分所都是相对独立的,都有不一样的老板,大家只是挂同一个牌子而已。
《财会学习》:由于“四大”的分工很细,如果一个合伙人承揽了非本行业的业务,是不是必须转给别人做?那自己还有积极性承揽业务吗?
梁德信:对于不属于自己本行的客户,因为不熟悉,肯定要转给对客户熟悉的合伙人。但不会白做的,会有一些承揽费用,至于分配的比例,是由一个科学的指标来计算。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很客观、很公平的数字。
关键词3:市场与竞争
《财会学习》:我们国家的审计市场不是很稳定,变化较大,西方发达国家现状是什么样的?我们的市场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有哪些欠缺?
吴寿元:我感觉国内的市场竞争有些无序。我去年去英国考察,英国市场也有很多会计师事务所,但他们的竞争是相对有序的,大事务所做的是大客户,中等事务所做中等客户,小事务所做一些帮助公司注册、代理纳税等业务。而不像国内事务所,觉得某个项目赚钱,就会一哄而上,竞争显得很无序。
梁德信:如果事务所做得不好而没有受到惩罚,就不会起到警示作用。相比而言,国内对一些违法违规事务所的处理很轻。在美国不是这样的,如果出现同样的问题,可能是要坐牢的。当然,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真正的发展是从1980年恢复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始的,到现在也只不过二三十年,相对人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来说,差距还是很远的。因此还需要慢慢改善,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。
《财会学习》:在“四大”,咨询业务占的比例很大,而国内的事务所仍旧依赖审计业务,国内事务所如何提升咨询业务?
吴寿元:国外非审计业务的比例有可能达到一半,我们国内审计业务要占到80%或更高,但是现在已经在转变,国内也开始做管理咨询和财务顾问等高端业务。可能是因为我国中小事务所居多,提供的服务趋于同质。但是随着发展,市场要进行分化,会计事务所进行分化后,大中小事务所的服务对象将各归其位,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市场格局。
《财会学习》:现在事务所为了做大做强,都在搞合并,由于一些项目控制的链条增长,是否会对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产生影响?
吴寿元:若要控制审计质量,从前期承接开始,就要通过总部来控制。我发现国内事务所有两种类型:一种是中央强、分所弱;另一种是中央弱、分所强。不管那一种,都存在控制审计质量的问题。有些事务所的发展比较缓慢,也是受制于在审计质量的控制上办法不多。
《财会学习》:市场的恶性竞争是不是审计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?
梁德信:由于这个行业季节性强,最忙的时候在12月份到下年4月份,这个时间所有人都很紧张,太紧张肯定也会影响质量。大家对这个行业要求特别高,但很多事务所并不是按照它的资源去找客户。在最忙的时候,似乎整个行业都在抢人。有一些事务所人手根本不足,先把客户拉回来,然后派一个人过去,先把客户占下,这肯定会影响质量问题,因为没有考虑有没有人做和会不会做。
关键词4:收费差异
《财会学习》:本土事务所创造的人均收入与“四大”有很大差距,即使同样的客户,国外事务所比国内也要高很多,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差异?事务所收费以什么为标准?
吴寿元:收费分为两种:按件收费或按小时收费。国际上通行的都是按小时收费。在京都事务所,我现在做国际业务这块,就按小时收费,即按照时间预算。对于国内的上市公司审计,基本上还是按件。
梁德信:我们一般是按照项目做一个预算,预算包括:项目一共需要多少人,不同级别的人员组成比例,以及大概需多长时间。我们按照预算与客户谈判。
《财会学习》:预算毕竟只是计划,时间上超支或者节省怎么办?
吴寿元:一般不会相差太多。如果在做的过程中,发现客户改变了审计业务的范围、要求或增加了工作内容,这个时候收费标准是可以谈的,因为本来很多标准是基于时间或我派出人员的级别和时间。客户的要求改变了,肯定就会有一个调整。
《财会学习》:本土所与“四大”收费的差距肯定会影响本土所的发展后劲,如何缩小这种差距?
梁德信:本土所可能现在比“四大”收费较低,但随着信誉的积累,大家认可了,收费会逐渐提高的。但我认为从长期的趋势来看,本土事务所随着服务质量的提高,收费将是逐渐提高的趋势,而“四大”则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。因为存在两者间的竞争,竞争就是要找一个平衡点。
吴寿元:本土事务所在招投标的时候,倾向于低价竞争,就是先把客户抢过来,这是个问题。但从客户的认识方面也存在问题,客户还是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本土事务所。所以,本土所的发展,既需要自己的努力,也需要社会舆论和媒体对舆论的正确引导。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,大家才能达成共识。
关键词5:人才培养
《财会学习》: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本质上还是人才竞争,如何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?
梁德信:人才的问题,无论对于国际所还是国内所,都是大家的首要问题,因为现在资源稀缺,人才竞争很激烈。我们的关注点放在选择合适的人才,培养合格的人才,吸引保留优秀人才这几个方面。我们会定期对员工考核和评估,每一年都会评估他们的表现,评估完以后,加工资或者升级,我们每年有两次加工资。在培养人才上面,我们不仅关注他们现在,更关注他们的将来,因此我们也会选派一些优秀的员工参加各种培训和国际性的会议,让他们有机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理解自己的工作。留住人才,要留住人才的心。对于我们公司而言,我们不仅关心员工的业绩,更关心员工的生活,让员工不仅能够努力勤劳工作,更能够健康开心生活。
谭甍:在国际会计师事务所,根据工作年限,是不断加薪的,当然升职不一定,因为升职还要看资质。比如在美国,成为美国注册会计师,就可以在一定年限后升经理,但如果没有考过,虽然不会晋升,但是工资一般情况下每年仍会有20%到50%的增长,不管是否拿到相应资质,工资都会有部分提升。
《财会学习》:“四大”在内控和工作流程上有什么我们学习的地方?
谭甍:据我所知,“四大”的配套支持部门是很完善的。比如,出审计报告,“四大”有专门负责格式、数据录入的部门,即专门的报告打印人员,就像一个标准化的生产线,分工细致。一些国际所还为不同级别的员工提供不同的网络培训课程,以适应员工长年在项目上,无法参加室内培训,满足员工后续教育和掌握最新准则的需要。工作流程基本上都系统化了,所有审计流程设定在电脑里,工作底稿、三级复核都可以在电脑系统里完成。
《财会学习》:“四大”在人才培养和选才标准上与本土事务所有什么差异?
谭甍:我们通常都会注意到,“四大”的标准化作业程序、职业的着装,都会给人一种专业人员的品牌印象。但国内事务所往往不注重这些,其实从人员素质和执业素质方面,国内事务所的人员并不逊色。“四大”招聘的大学生,不一定是学会计的,他们更注重的是英文水平;而国内事务所一般要求是会计及相关专业毕业。“四大”是把员工当作一张白纸来培养,在短期内,经过标准化程序培训,在某个方面会很熟练,但分工太细有时会限制眼界和专业判断能力的提高。在国内事务所,员工分工并不会很细,员工可以从事多元化的业务,等于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,适应能力更强,专业判断能力提高更快。
关键词6:审计报告
《财会学习》:在审计报告方面,我们现在有没有能力出国际审计报告?审计报告的效力有差别吗?
梁德信: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,中国与发达国家对审计报告的看法差异很大。在国内一些人看来,审计报告是没用的,并不把审计报告当作多重要的参考资料。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根本不需要做审计,往往是在企业年检时才要求做。而国外则不同,投资者非常看重审计报告,审计报告是很严肃的资料。
吴寿元:自从CPA行业脱钩改制以来,整体质量和水平逐年提高,现在我感觉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,对各类报告都比较有把握。现在我们不仅对国内报告清楚,对国际报告也很了解。但要出好国际审计报告还有一定差距,需要一个过程来学习和消化。
转自《财会学习》2008年第七期
(和讯网 夏桐 2008-7-14 )
《财会学习》: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市场立足未稳的情况下,走出去的条件是否具备?
吴寿元:这个问题比较复杂,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,由高层一直在积极推动,可能有很深的战略考虑。去年九部委联合下文,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。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,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效果不是很明显。但是,大家都达成了一个共识,走出去是必要的,是符合中国会计国际化潮流的,我们对此有信心,但需要认真考虑走出去的方式、路径等问题。
《财会学习》:在西方发达国家,审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,实际上很多已经饱和,走出去后,我们的客户从哪里来?走出去的可行性有多大?
吴寿元:国外的五百强是怎么进入中国的,我们就怎么走出去,而且路线图也很清晰――先从香港、新加坡,再到发展中国家,再到欧盟、美国等发达国家。国资委也出台了配套措施积极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。国资委以前对境外子公司的审计是依靠他们的内审,基本上没有让中介机构参与,现在也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去审,实际上也是在锻炼和培养国内的事务所。我认为走出去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,绝对不是单兵出境就可以搞得定的。国内事务所现在要抓紧时间做大做强,联合再联合,加强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,并吸引一些海归加盟。现在最可行的就是跟着中国的企业走出去,我认为过两三年就会见效。
《财会学习》:走出去面临着哪些难题?语言似乎是其中之一,因为国内缺乏精通英语的国际化高级会计人才。此外还有哪些困难?
梁德信:本土所的合伙人,特别是首席合伙人,很多人年纪都比较大,很多快到了退休的年龄。他们心里希望的,就是可以安安全全退休,希望自己不要犯错。由于他们抱有这种心态,大量本土所发展的欲望不强。如果管理层都没有“野心”,事务所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。思路决定出路,事务所合伙人的保守是影响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吴寿元:语言和资格看上去是比较难,但是我认为这不是最难的,这些都可以解决。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法律和文化。法律和文化的差异是不好解决的,还有就是监管部门的认可和投资者的认可,以及资格的认定问题。
关键词2:合伙人
《财会学习》:有人认为,“四大”成功的关键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合伙人队伍,我们本土所在合伙人培养上有什么经验?
吴寿元:怎样建设以人为主的合伙文化,大家一直在探讨。我认为一个事务所的风格和它的首席合伙人关系很大。因为我发现,如果事务所的首席合伙人是属于专家型的,这些所的发展后劲就很大。如果它的首席合伙人是政府官员出身的,如从财政厅、审计厅退下来的,是官员型的,就会差一些。
《财会学习》:会计师事务所本身既是一个专业服务机构也是一个盈利组织,怎样调和作为盈利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之间的矛盾?
吴寿元:会计师事务所是盈利组织不错,但事务所不能把自己定位为盈利组织。有的事务所领导定位自己是老板,把挣钱作为唯一或主要目标,服务质量就会受到影响。如果事务所首先定位自己是专业服务机构,而注册会计师把自己定位为专家,把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作为自身职责,就不会什么业务都承接。因为在专家看来,有些业务是与自己的身份和名誉相违背的。我觉得只要把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了,审计收费也会提升,自然会有更长远、更稳定的高回报,盈利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之间也不是对立的关系,两者是可以相辅相成、互相促进的。
《财会学习》:在会计师事务所中,合伙人的权力和地位相同吗?是不是每个合伙人都有参与公司发展和决策的权利?
梁德信:合伙人不是都可以参与公司决策,合伙人也分级别,合伙人也会升迁。对于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,首先是按部门来分,如审计部、税务部、融资部等等,都有合伙人。在部门下,还会按不同行业划分,每一个行业有不同合伙人。比部门高的是地区合伙人,再高就是全球合伙人。所以,在这样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中合伙人还是很多的。并不是所有合伙人都可以分红,有一些合伙人只是拿固定工资的。“四大”在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分所都是相对独立的,都有不一样的老板,大家只是挂同一个牌子而已。
《财会学习》:由于“四大”的分工很细,如果一个合伙人承揽了非本行业的业务,是不是必须转给别人做?那自己还有积极性承揽业务吗?
梁德信:对于不属于自己本行的客户,因为不熟悉,肯定要转给对客户熟悉的合伙人。但不会白做的,会有一些承揽费用,至于分配的比例,是由一个科学的指标来计算。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很客观、很公平的数字。
关键词3:市场与竞争
《财会学习》:我们国家的审计市场不是很稳定,变化较大,西方发达国家现状是什么样的?我们的市场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有哪些欠缺?
吴寿元:我感觉国内的市场竞争有些无序。我去年去英国考察,英国市场也有很多会计师事务所,但他们的竞争是相对有序的,大事务所做的是大客户,中等事务所做中等客户,小事务所做一些帮助公司注册、代理纳税等业务。而不像国内事务所,觉得某个项目赚钱,就会一哄而上,竞争显得很无序。
梁德信:如果事务所做得不好而没有受到惩罚,就不会起到警示作用。相比而言,国内对一些违法违规事务所的处理很轻。在美国不是这样的,如果出现同样的问题,可能是要坐牢的。当然,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真正的发展是从1980年恢复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始的,到现在也只不过二三十年,相对人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来说,差距还是很远的。因此还需要慢慢改善,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。
《财会学习》:在“四大”,咨询业务占的比例很大,而国内的事务所仍旧依赖审计业务,国内事务所如何提升咨询业务?
吴寿元:国外非审计业务的比例有可能达到一半,我们国内审计业务要占到80%或更高,但是现在已经在转变,国内也开始做管理咨询和财务顾问等高端业务。可能是因为我国中小事务所居多,提供的服务趋于同质。但是随着发展,市场要进行分化,会计事务所进行分化后,大中小事务所的服务对象将各归其位,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市场格局。
《财会学习》:现在事务所为了做大做强,都在搞合并,由于一些项目控制的链条增长,是否会对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产生影响?
吴寿元:若要控制审计质量,从前期承接开始,就要通过总部来控制。我发现国内事务所有两种类型:一种是中央强、分所弱;另一种是中央弱、分所强。不管那一种,都存在控制审计质量的问题。有些事务所的发展比较缓慢,也是受制于在审计质量的控制上办法不多。
《财会学习》:市场的恶性竞争是不是审计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?
梁德信:由于这个行业季节性强,最忙的时候在12月份到下年4月份,这个时间所有人都很紧张,太紧张肯定也会影响质量。大家对这个行业要求特别高,但很多事务所并不是按照它的资源去找客户。在最忙的时候,似乎整个行业都在抢人。有一些事务所人手根本不足,先把客户拉回来,然后派一个人过去,先把客户占下,这肯定会影响质量问题,因为没有考虑有没有人做和会不会做。
关键词4:收费差异
《财会学习》:本土事务所创造的人均收入与“四大”有很大差距,即使同样的客户,国外事务所比国内也要高很多,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差异?事务所收费以什么为标准?
吴寿元:收费分为两种:按件收费或按小时收费。国际上通行的都是按小时收费。在京都事务所,我现在做国际业务这块,就按小时收费,即按照时间预算。对于国内的上市公司审计,基本上还是按件。
梁德信:我们一般是按照项目做一个预算,预算包括:项目一共需要多少人,不同级别的人员组成比例,以及大概需多长时间。我们按照预算与客户谈判。
《财会学习》:预算毕竟只是计划,时间上超支或者节省怎么办?
吴寿元:一般不会相差太多。如果在做的过程中,发现客户改变了审计业务的范围、要求或增加了工作内容,这个时候收费标准是可以谈的,因为本来很多标准是基于时间或我派出人员的级别和时间。客户的要求改变了,肯定就会有一个调整。
《财会学习》:本土所与“四大”收费的差距肯定会影响本土所的发展后劲,如何缩小这种差距?
梁德信:本土所可能现在比“四大”收费较低,但随着信誉的积累,大家认可了,收费会逐渐提高的。但我认为从长期的趋势来看,本土事务所随着服务质量的提高,收费将是逐渐提高的趋势,而“四大”则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。因为存在两者间的竞争,竞争就是要找一个平衡点。
吴寿元:本土事务所在招投标的时候,倾向于低价竞争,就是先把客户抢过来,这是个问题。但从客户的认识方面也存在问题,客户还是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本土事务所。所以,本土所的发展,既需要自己的努力,也需要社会舆论和媒体对舆论的正确引导。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,大家才能达成共识。
关键词5:人才培养
《财会学习》: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本质上还是人才竞争,如何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?
梁德信:人才的问题,无论对于国际所还是国内所,都是大家的首要问题,因为现在资源稀缺,人才竞争很激烈。我们的关注点放在选择合适的人才,培养合格的人才,吸引保留优秀人才这几个方面。我们会定期对员工考核和评估,每一年都会评估他们的表现,评估完以后,加工资或者升级,我们每年有两次加工资。在培养人才上面,我们不仅关注他们现在,更关注他们的将来,因此我们也会选派一些优秀的员工参加各种培训和国际性的会议,让他们有机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理解自己的工作。留住人才,要留住人才的心。对于我们公司而言,我们不仅关心员工的业绩,更关心员工的生活,让员工不仅能够努力勤劳工作,更能够健康开心生活。
谭甍:在国际会计师事务所,根据工作年限,是不断加薪的,当然升职不一定,因为升职还要看资质。比如在美国,成为美国注册会计师,就可以在一定年限后升经理,但如果没有考过,虽然不会晋升,但是工资一般情况下每年仍会有20%到50%的增长,不管是否拿到相应资质,工资都会有部分提升。
《财会学习》:“四大”在内控和工作流程上有什么我们学习的地方?
谭甍:据我所知,“四大”的配套支持部门是很完善的。比如,出审计报告,“四大”有专门负责格式、数据录入的部门,即专门的报告打印人员,就像一个标准化的生产线,分工细致。一些国际所还为不同级别的员工提供不同的网络培训课程,以适应员工长年在项目上,无法参加室内培训,满足员工后续教育和掌握最新准则的需要。工作流程基本上都系统化了,所有审计流程设定在电脑里,工作底稿、三级复核都可以在电脑系统里完成。
《财会学习》:“四大”在人才培养和选才标准上与本土事务所有什么差异?
谭甍:我们通常都会注意到,“四大”的标准化作业程序、职业的着装,都会给人一种专业人员的品牌印象。但国内事务所往往不注重这些,其实从人员素质和执业素质方面,国内事务所的人员并不逊色。“四大”招聘的大学生,不一定是学会计的,他们更注重的是英文水平;而国内事务所一般要求是会计及相关专业毕业。“四大”是把员工当作一张白纸来培养,在短期内,经过标准化程序培训,在某个方面会很熟练,但分工太细有时会限制眼界和专业判断能力的提高。在国内事务所,员工分工并不会很细,员工可以从事多元化的业务,等于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,适应能力更强,专业判断能力提高更快。
关键词6:审计报告
《财会学习》:在审计报告方面,我们现在有没有能力出国际审计报告?审计报告的效力有差别吗?
梁德信: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,中国与发达国家对审计报告的看法差异很大。在国内一些人看来,审计报告是没用的,并不把审计报告当作多重要的参考资料。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根本不需要做审计,往往是在企业年检时才要求做。而国外则不同,投资者非常看重审计报告,审计报告是很严肃的资料。
吴寿元:自从CPA行业脱钩改制以来,整体质量和水平逐年提高,现在我感觉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,对各类报告都比较有把握。现在我们不仅对国内报告清楚,对国际报告也很了解。但要出好国际审计报告还有一定差距,需要一个过程来学习和消化。
转自《财会学习》2008年第七期
(和讯网 夏桐 2008-7-14 )
(ck)
课程推荐
- 注册会计师普通班
- 注册会计师特色班
- 注册会计师精品班
- 注册会计师实验班
课程班次 | 课程介绍 | 价格 | 购买 |
---|---|---|---|
普通班 | 班次特色 |
200元/一门 |
购买 |
课程班次 | 课程介绍 | 价格 | 购买 |
---|---|---|---|
特色班 | 班次特色 |
350元/一门 | 购买 |
课程班次 | 课程介绍 | 价格 | 购买 |
---|---|---|---|
精品班 | 班次特色 |
650元/一门 | 购买 |
课程班次 | 课程介绍 | 价格 | 购买 |
---|---|---|---|
实验班 |
班次特色 |
900元/一门 | 购买 |
- 注册会计师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
相关文章
无相关信息